吴御史:“这正常,他们那些国家穷得很。每年跟着海船来的外人无数,活倒是肯力气,来了就不走,都说大雁和安洲是圣地,安洲暂时不许外人久留,他们就往大雁跑,一个个官话学得好。”
“上次有个太妃提了一句,被皇上当场叫来女询问,太妃最近是不是盐吃多了?羞得太妃好多天不敢门。”
“这不是跟安洲那边学的吗?”
赵侍郎反应快,抬脚就要走,语气急促:“别问我去安洲修的事情,名额还没来,谁都不能透——”
“你一个御史,我现在敢告诉你,谁知你明儿会不会把我给纠察了?”
“别说安洲王,就是皇上也得怼死他,皇上心中只有安洲王,你看昭楼就知。”
“唉,咱们这些当官的,真还不如一些学,好歹还能考到去年刚成立的安洲大学去,咱们争个修名额太难了……你就告诉我呗,到底有没有我?”
“哈哈哈,听说他们国家也在学官话,主要是大雁在他们那边新开的厂,都只收会官话的,你没看到这次他们的商队采买单,好多都是书籍。”
两人声音越来越远。
提到这里,吴御史也不炫耀鞋了,认同地:“工在研究安洲送回来的新炮、武,还有其他东西,忙得很,皇上也很关注,武是最要的东西。”
赵侍郎:“常年忙得很,还有礼和鸿胪寺最近也忙,又有一些西方国家过来面圣,我看主要是想把人送过来见世面。”
“说起来,给你讲个笑话,咱们御史台今年了个新御史,昨儿突然说,皇上年纪不小了,竟然没有纳妃,问要不要上个折……”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“穿衣自由,你我?”
……
“对呀,炎国那边什么都便宜,工价低,而且这厂说是对什么环境不太好,不开在大雁。炎国和伽国都想要,不断给和皇上送礼。两边使者都在朝上磨了小半年,最后才敲定炎国,不过,以后其他厂也可以开到伽国去。”
赵御史摆摆手:“什么咋回礼?次次都一样,让礼官员写表彰回信呗,最多再带盒印着大雁朝的伴手礼瓷!”
官员们也在说着话。
“你这是新鞋?”赵侍郎看向吴御史。
“…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?”
“算了,不问了,我背律文去,人老了记忆不好,律文又长,每年还要加,烦死了。”
“行吧,说起来,近日朝堂之事真是不少。”赵侍郎又叹。
他脚步匆匆往前走,吴御史赶去追。
“对,这次西洋的国家礼也带了不少,还多新鲜东西的。”
“???脑没病吧?要不带他去工看看安洲每年一换的大炮和武?看他能挨几下?”
“别问,问就是不知。”
“和你们御史没信任!”
聊了这么多闲话,吴御史看气氛到了,立刻转了话题:“对了,有个问题想问你……”
“我不习惯外人,白的黑的,看起来怪怪的,有些官话学得还不大好!”
吴御史:“你们吏也好的,现在是还不忙,但科举一开始,就忙得很。”
吴御史好奇:“这次咋回礼?”
“他敢建议皇上纳妃,安洲不想要了?”
赵侍郎重重,以为然。
赵侍郎羡慕:“可不是。”
“哈哈哈,我们也是这么说的,笑死,皇上和安洲王一个没娶,一个没嫁,谁不知什么意思啊?就他聪明,当我们都是傻吗?”
吴御史得意地秀了秀鞋,眉梢一挑:“是呀,橡胶鞋,好看吗?”
“到底有没有我嘛?我想去安洲看看的,上一批修回来的官员,变化都好大,我再不去就老了,跟不上变化!现在大雁朝,一天一个样,安洲王也真是的,搞这么多样嘛,折腾死我们这些老东西。”
“哈哈,和礼每年收礼的库房都要装满。”
“啧,鞋不错,样式太年轻了,你年纪也不小,穿这么哨的鞋什么?”
“说起厂,说,新厂要开一个到炎国去?”
“咋?还指望我们给他们送东西啊?皇上说了,我们要有大国风范,送来的东西有用,就多夸两句,赶学,送来的东西没啥用,就少夸两句。”
中。
吴御史十分自然地,“礼写回信虽然忙,但每次忙完,皇上都有外礼赏赐给他们,真好。”